东北网伊春11月24日电(记者 王忠来摄影报道)本报11月
19日发表了《贝壳内惊现“观音像”》一文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
注。市中心区市民武先生看到这篇报道后,十分感兴趣,他立即给本报
打来电话,称自己3年前在北京买了20枚带有这样造型的贝壳,一共
才花了20元钱。
 2 11月22日,记者来到武先生的住处,看到了武先生珍藏的仅剩
的一枚造型贝壳。该贝壳内的造型是一尊观音像,神情端详,惟妙惟肖
,与本报报道的“送子观音”像大体相似,图像立体感非常强,五官、
头饰、服饰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武先生向记者介绍了购买贝壳的经过。2001年5月,武先生到
北京开自己的画展。一天晚上,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50多岁的男子到
武先生的住处——北京琉璃厂街道的一个旅店搞推销。该男子手拎着一
个皮包,称自己皮包中有带观音像、佛像的贝壳,十分值钱。武先生很
好奇,让他拿出来看看,该男子拿出来一枚带有观音像的贝壳,武先生
看后很纳闷儿,弄不懂贝壳内的观音像是否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该男
子介绍,此物是天然的,只因为自己着急脱手,所以打算便宜卖掉,一
枚贝壳只卖280元。 武先生觉得贵,另外还怀疑该男子的贝壳是假货,于是跟该男子讲
价。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每枚贝壳从最初的280元已经跌价到10元
。看到贝壳的身价如此大跌,武先生认为这可能是人工养殖的,根本不
值钱,于是也就没有了想购买的念头。他告诉卖贝壳的男子,自己不买
了。 看到武先生打消了购买的念头,该男子十分着急,又劝说了半天,
可是武先生还是无动于衷。实在是抗不住每枚10元的价格了,该男子
索性说,我皮包中共有20枚贝壳,你就给我20元钱算了。武先生觉
得很便宜,就拿出20元钱全部买下了。 回到伊春,武先生把这些贝壳拿给朋友看,朋友们都很爱不释手,
纷纷索要。记者在武先生家看到的带有观音像的贝壳是他剩下的惟一一
枚。他告诉记者,带回来的贝壳造型很多,有坐着和站着的佛像及观音
像。 记者把武先生家的贝壳与在上甘岭文权捡的贝壳照片进行了仔细的
对照,发现虽然两个观音的形态不同,但是神态很相似,面部都很和蔼
。贝壳内观音突起的高度基本一致,都与贝壳内的珍珠白连成一体。 记者在市农委水产站了解到,澄海市绍河珍珠科技园的淡水有核珍
珠养殖技术可以让河蚌长出各款形似笑佛、观音、泰佛、地藏佛的珍珠
。在孕育之初,珍珠养殖人员要为河蚌施行一个小“手术”,手术前需
备好珠核,选取一种叫淡水厚壳蚌的特殊材料雕刻成顾客喜欢的人物或
佛像模型制成珠核,然后植入河蚌内,附着在蚌壳壁上。受到刺激的河
蚌珍珠囊会分泌出珍珠质将珠核层层均匀包裹,最后结成珍珠。 为了看看这个观音下面是否安装了模型,记者用一个小铁钉敲打了
几下,发现像体非常坚硬,于是停止了敲打。 武先生说,自从2001年从北京回来后,他再也没有去北京琉璃
厂街道,在伊春也没有看到别人买回带有造型的贝壳,这次在《林城晚
报》看到《贝壳内惊现“观音像”》一文后,觉得文中的贝壳与自己从
北京买回来的贝壳很相似。他告诉记者,从北京买回来的带观音像的贝
壳每枚才1元钱,估计是人工形成的。他说,上甘岭文权捡的贝壳,上
面的观音像是天然生成的,还是人工的?他没有看到实物,不懂这方面
的知识,也不敢断定,要想弄明白还得找专家鉴定。 图1为武先生从北京买回来的带观音像的贝壳。
图2文权先生在汤旺河上甘岭段捡到的带观音的贝壳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