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0月13日电
吉松村,铁力近郊的一个村落,全村150多户人家,全都是朝鲜
族。 村支书65岁,叫金仲洙。8年来,他始终为着一个美丽的梦而筹
划着、奔波着——把吉松村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众多的
游人来这里休闲度假,让本村的群众更加富裕。 当兴安大地的旅游业如火如荼、遍地开花的时候,这个老人着急了
……
 民族情结 金仲洙8岁来到当时叫铁骊的铁力市。他对吉松这片土地有着深厚
的感情,长大后凭着勤劳诚恳的工作作风受到村民的拥戴,当上了村委
会主任。从当上村委会主任时起,他发动村民外出打工,通过韩国亲属
的帮助,使得大批村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走出国门“淘金”。 多数村民因此而富裕,吉松村也因此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村内道路平整,绿化完善。8年前,金仲洙当上了村支书,他发现很多
游客对朝鲜族的饮食、歌舞很感兴趣。 金仲洙又开始琢磨新“招儿”了。他认为,吉松村地理位置优越,
距离铁力市区仅1公里,而且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最重要的是本村还
完全保持着朝鲜族生产、生活的特色,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当向记者介绍起本民族的特点时,金仲洙变得非常兴奋,说得头头
是道。 朝鲜族人民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称。朝鲜族男女的传统服装迥
然不同。传统的女装为上袄下裳,其特点是袄短裙长,款式独特,色彩
艳丽,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美感。传统的男装为上袄下裤,男袄的衣领
、衣襟、衣带跟女袄相似,但衣服的款式比较质朴且宽松大方,颜色单
一,男人穿长袄时一般配戴礼帽。朝鲜族的童装是鲜艳亮丽的“七彩缎
袄",穿在身上宛如一道道彩虹披身。 朝鲜族的饮食中山珍、海味占很大比重。山珍主要指山菜、山果、
山药和野禽、山兽等,海味是指鱼贝类和海菜等。各种菜肴中以牛肉、
狗肉为上品,味道以辣、甜、酸、淡为特点。朝鲜族饮食有家常便饭和
特制饮食,便饭主要是米饭、汤、咸菜。汤是日常饮食中必备的,多达
几十种,以大酱汤和凉汤为主。咸菜包括泡菜和小菜,是朝鲜族饮食中
具有民族特色的冬季下饭菜。糕饼、冷面和狗肉是享誉海内外的名吃。 汤是家常便饭必不可少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而其
中最受青睐的是大酱素菜汤。用大豆酿制而成的大酱,是朝鲜族的主要
传统食品,用它可熬制酱油,还可以把它加工成辣椒酱。用辣椒酱可制
成多种可口的咸菜。咸菜是朝鲜族人喜爱的佐餐食品,多以桔梗、蕨菜
、白菜、萝卜等为原料,洗净后切成段、块、丝,用盐囟上,然后再拌
以芝麻、蒜泥、姜丝、辣椒面等多种调味品,吃起来清脆爽口,咸淡适
中,辣乎乎,麻酥酥,别有一番滋味儿,具有原料充足、制作简单,可
伴酒、可下饭,价廉物美等特点。 狗肉汤可算是朝鲜族人最喜欢吃的风味食品之一,它有滋补强身之
效,故称“补身汤”,民间有“伏天狗肉赛人参”之说,久病初愈者或
身体虚弱者常喝狗肉汤,以求滋补。 朝鲜冷面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
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土豆淀粉的。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
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
,冷面既清凉馥郁,又甜美新鲜。因此,朝鲜族群众不仅在炎热的夏天
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据民间传说,吃了细长的
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故冷面又名“长寿面”。 朝鲜族是个讲究礼仪的民族,最有特色的是三个人生礼仪,周岁婴
儿抓周儿礼、婚礼和老人花甲礼。“三礼”正好贯穿了人的一生。周岁
婴儿抓周儿,同汉族的风俗差不多,只是更加规范和普遍,更加隆重。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群众老年时特殊的“回婚礼”,此礼要在结婚六十
周年纪念日举行的,由于条件严格,很少有人能够享受的到。老人的六
十岁花甲寿宴十分隆重庄严。 除同汉族一样过春节、正月十五、清明、端午、除夕节外,近年来
,形成了几个特殊的节日。每到“六·一”节,万人空巷,家家携老带
幼到野外娱乐野餐,可谓朝鲜族人民一大特色。  英雄情结 金仲洙告诉记者:“吉松村名字的由来,缘自一位朝鲜族的抗日英
雄--朴吉松。” 朴吉松,1918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汪清县永昌洞的一个贫苦农
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曾在家乡参加学生进步
团体,1933年,加入青年团,投身于抗日救国活动。1935年,
因叛徒告密他被捕入狱,后因年龄小,被敌人释放。出狱后,他参加了
抗联队伍,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组织科长、政治部主任及
支队长等职,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朴吉松随同抗日队伍转战到铁骊,当年10月,带领
抗联战士袭击了铁骊二屯伪自卫团,俘敌6人,缴枪多枝。1939年
11月,他同30多名抗联战士在铁骊城北的密林中与200多名日本
讨伐队相遇,经过几天周旋,将敌人引进了深山老林,敌人除一部分逃
窜外,大部分被歼灭在密林中。1941年2月15日,他带领5名战
士身着伪警装,到石长火车站南20公里处为抗联部队运送粮食。当年
4月,率领20名战士同抗联第六支队长张光迪队伍会合,在铁骊南山
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2月,他先后在铁骊西南燕窝山、凌云山一
带与日本讨伐队进行了多次战斗。1942年5 月,他率领25名战
士同第九支队孙国栋率领的20名战士联合袭击了王杨火车站、王杨铁
路警护团分驻所和桃山火车站、桃山铁路警护团分驻所及地方伪警察分
驻所,将敌人全部缴械。1943年1月4日,他率部队袭击了庆城伪
警察署,在返回密营途中,与庆城日本讨伐队遭遇,战斗中为掩护部队
转移,身负重伤,被敌人抓获。当年8月12日,他在北安伪满监狱中
被杀害,年仅25岁。 金仲洙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朴吉松的英雄事迹,对朴吉松很是崇
拜。当上村支书后,他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想在本村为朴吉松立一座
纪念碑。可立纪念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先到朝鲜革命烈士陵园拍下
了朴吉松的纪念碑,又到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和东北烈士纪念馆查找了
朴吉松的有关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系统地进行整理,向有关部门递
交了《建立朴吉松纪念碑的申请》,得到了铁力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 金仲洙说:“建立朴吉松纪念碑不仅是对这位英雄的纪念和缅怀,
更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铁力市在抗日战争时期
的革命故事。” 旅游情结 8年来,将吉松发展成具有浓郁朝鲜族特色旅游村的想法时刻萦绕
在金仲洙的心间。为了营造优美的景色,他带领村民们在村外的空地上
种了大片的民有林,修通了附近的道路。去年,铁力市一民营业主发现
了这其中的商机,投资近百万元在这里修建包括垂钓、观光、山野菜采
摘等项目的景点,预计在2005年可接待游客。 金仲洙将村内的妇女组织到一起,成立了“朝鲜族文艺表演队”,
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了民族舞蹈和文艺节目,经常到铁力各地演出,还多
次参加过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节等活动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使吉松村名声逐渐响了起来。如今,铁力只要举办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
,都能看到吉松村这支活跃的表演队伍。 为了让村民们认识到发展旅游的意义和好处,他还四处搜集旅游方
面的书籍和光碟,组织大家学习和观看,经常请来旅游从业人员为吉松
村发展旅游出谋划策。带领村民们将村委会的房子改建成了集住宿、餐
饮于一体的接待场所,今年,已经接待了好几个旅游团队,积累了很多
接待经验和知识。 然而,金仲洙对这些一点儿都不满足,他说:“吉松村有秀美的自
然风光,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饮食和风情,这些都是非常吸引游客
的。” 他说:“现在虽然有了点成绩,可吉松村发展旅游的优势还没有完
全发挥出来,还需要更大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他说:“在不远的将来,吉松村会成为一个风光旖旎秀丽、游客络
绎不绝的旅游村,到时候,家家有事干,家家有钱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