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23日电
 (图1)
1964年7月,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来到
伊春原东风林业局(现汤旺河林业局)视察,和林区工人共同度过了两
个多小时的时光。至今,邓小平的音容笑貌还留在林区人民的心中。 在邓小平视察原东风林业局长青林场(现为白桦河林场)时,该林
场林业工人刘青山曾受到邓小平的亲切接见,并和邓小平等领导合影留
念。在汤旺河区档案局,至今仍保存着这张泛黄的珍贵照片。 在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日到来之际,在汤旺河区委宣传部、档案局
、白桦河林场等部门同志的协助下,记者找到了刘青山老人,听老人讲
起那过去的故事。 伐树最有把握 今年77岁高龄的刘青山老人住在汤旺河区河北街道办事处长青社
区,听说记者要来,老人和他的儿女们早早就在家里做好了准备。当记
者来到老人家里时,只见他正坐在沙发上,看着当年与邓小平一起照的
照片。 上个世纪80年代,刘青山老人得了脑血栓,身体不是很好,但是
老人却对邓小平来视察原长青林场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听说要让他讲讲
当年他为邓小平同志伐木头的事,老人很是兴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深情地讲述起他这一生中最难忘的人——邓小平。 当年,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和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候
补书记杨尚昆及吴晗、卓琳等同志来到原东风林业局,视察了原长青林
场。陪同邓小平同志等视察的有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伊春特委书记曲
常川等,原东风林业局党委书记刘汉卿、局长纪志忠等负责接待。 那时,刘青山就在该林场任木材生产第一小工队队长,他是建国后
第一代油锯手。 1964年7月20日,刘青山带领林业工人正在林场北山密林深
处热火朝天地采伐,林场的领导来到采伐点找到了刘青山。 这位领导将刘青山独自叫到一旁,严肃地说:“交给你一个特殊任
务,明天上午有位领导要来山上检查工作,让你伐棵树给大家看看,有
把握没有?”
 (图2) 刘青山立刻回答:“有!” 这位领导不放心,又对刘青山嘱咐道:“你可得真有把握啊!” 刘青山拍着胸脯信心十足地说道:“领导放心,我20多岁就开始
放树,都放了10多年了,放树是最有把握的。” 然后,这位领导和刘青山等人在山上选中了3棵高大的红松,准备
第二天伐3棵树。这位领导一再嘱咐刘青山,一定要将油锯准备好,千
万不能出差错。 回来后,刘青山仔细检查了油锯,并细心地擦拭了一遍又一遍,还
上了油。 第二天早晨5时许,刘青山像往常一样装好午饭,带领第一小工队
的30多名林业工人上山作业。 这时,林场领导来到山上,认真地对大家说道:“一会儿有领导要
来检查指导工作,大家边干活边等。”他还不放心,又反复叮嘱道:“
大家要注意,到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
在小平同志面前伐树
1964年7月21日上午11时多,在伐木场,林业工人正在山
上伐树。 一位领导来到这里,对大家说:“大家停一停,邓小平同志来看望
咱们林业工人了!”工人们一听,都愣住了,谁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等到大家明白过来后,邓小平同志一行人已经走到了面前。工人们站
在那里,静静地望着。随后,这位领导来到刘青山面前,让刘青山准备
好油锯走到前边。 刘青山走到队伍前边,站定,不敢大声呼吸。他看见邓小平同志了
,邓小平同志穿着短袖衬衫,声音洪亮,双目炯炯有神。刘青山激动了
,他的双手有些颤抖,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邓小平同志等站在青草地上,四处环望,远处满眼绿色,近处红松
苍劲。 这时,大家围拢过来。只听薄一波同志说了一句“我们来看伐树吧
”。邓小平同志遂问接待人员通常采伐的树多粗,刘汉卿告诉邓小平同
志,一般采伐直径12公分以上的,按照采大留小、采坏留好的做法,
有的也留十五六公分的。随后,刘汉卿告诉各位前来视察的领导同志,
即将伐掉的这棵红松直径约达50公分。 这天,山风很大,伐树的难度也增大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原
计划采伐3棵树,后改为一棵。刘青山定了定神,手握油锯走到那棵大
树前,他使足力气,开动油锯。 在伐树的过程中,薄一波同志问油锯是不是进口的,好不好使,多
少钱一台,刘汉卿同志告诉中央领导同志,是国内柳州产的,很好使,
工人都挺喜欢,原来每台售价1600元,现在1200元。 当伐断的红松向着下山坡倒下后,在场的同志都走上前来围观。历
史学家吴晗仔细查看了那棵伐断红松的年轮。 薄一波同志围着倒树转了一圈,不禁夸道:“好哇,一棵小树没砸
伤。” 曲常川同志向他介绍说,为了保护幼树,工人们在伐树前要确定好
树木倒向,用抽片、夹塞、留线拽的办法,这样树的倒向才正,这个油
锯手对这些技术要求掌握得挺好。 邓小平同志不住地点头称赞:“是的,不错嘛。” 随行的一位年轻的同志捡起一个小木片放在手心上,爱不释手地看
着,然后轻声地向邓小平请示:“可以拿回去做纪念吗?” 邓小平微笑着点点头。 突然见到这些中央领导人,刘青山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心猛烈地
跳动着。他伐完树,转身就想走开,有人喊他回来,之后,他就被拽了
回来。 邓小平对刘青山说:“好,来!照个相,你过来一起照。” 刘青山止住了脚步,走到邓小平同志跟前腼腆地笑着说:“技术不
过硬,请总书记提宝贵意见。” 邓小平双手紧紧地握了握刘青山那双油腻腻的手,和蔼地微笑着,
在场的中央领导人也一一同刘青山握了手。 刘青山被安排在邓小平同志身边,随行摄影记者为他们照了相。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离开后,刘青山等许多林业工人再一次激动得
热泪盈眶。中央领导人不远万里来指导工作,看望林业工人,使工人们
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干劲大增。 傍晚,刘青山回到家中,将邓小平同志看望林业工人的事讲给大家
听,刘青山的老伴激动地说:“真了不起,总书记能接见咱伐木工人!
” 这一天,刘青山太高兴了,高兴得没有吃下晚饭,也没有睡着觉。 从此后,刘青山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一生不甘人后,在林业生
产中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在父亲刘青山的影响下,女儿也深深地
爱上了这片大森林,她在多年前就开始自费种树,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
成绩。
小平当年照相的地方 从刘青山老人家里出来,记者一行驱车向原长青林场行去,在距离
该林场0.5公里处,记者下车沿着山路,踏着邓小平同志当年走过的
足迹向伐木场慢慢走去。在那里,记者看到路上有水泥块的痕迹。随行
的同志说,当年为了迎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特别在这条山路上修建
了一条长约500米、宽约1米的水泥路。邓小平当年就是通过这条水
泥路走到伐木场的。由于风吹日晒、年久失修等原因,现在这条水泥路
已经受到严重损坏,但是水泥路留下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记者来到一片绿油油的宽阔草地处,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哗哗”
的流水声在宁静的山林中格外动听,不远处郁郁葱葱的大树在山风中呼
呼作响。随行人员介绍说,这片绿草地就是当年邓小平到过的伐木场,
也是当年邓小平等人照相的地方。
 (图3) 图①1964年7月21日上午邓小平同志在原东风林业局长青林
场伐木场地和大家合影。 前排左起:刘汉卿、邓小平、李富春、吴晗、薄一波、曲常川、杨
尚昆、卓琳、刘青山。 图②说起邓小平同志,刘青山老人抑制不住激动。 图③记者采访时,随行人员在当年邓小平视察过的山林介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