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4日电
她是一位贫困学子,她是一位在贫困中仍勤奋上进的优秀学子,她
从市一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然而每年12000元钱的学
费,让她难圆清华梦…… 她就是本报7月25日报道的《寒门学子上清华》一文中的主人公
--18岁的李慧涵。当李慧涵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
激动得大哭了一场,在高兴之余,想到每年要交12000元钱的学费
,全家人又一筹莫展。8月23日就开学了,慧涵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那张录取通知书就好像一块巨石,压在已是债台高筑的李家人身上。 李慧涵家住伊春区旭日街道办事处常青委23组,家庭贫困。19
92年李慧涵的父亲李永和、母亲庞业英双双下岗,靠打工维持生计。
2003年种的树苗没有卖出去,使原本拮据的李家又雪上加霜,背上
了上万元外债。屋漏偏逢连雨天,今年年初,李慧涵的姥爷在山东出了
车祸,已经花掉了8万多元钱的医药费。车主也受了伤,没有能力为老
人赔付医药费。 李永和夫妇为供孩子上学,家中早已一贫如洗,亲属们体量他们夫
妇的难处,就替他们垫付了老人的医药费,但亲属已没有能力再帮助慧
涵交学费了。 高考前为了让女儿参加清华大学艺术学院考前培训班,李永和夫妇
卖掉了房子。现在一家3口已无栖身之所,暂时借住在亲戚家。 李慧涵的父母都是朴实能干的好心人。为了给女儿筹集大学学费,
夫妇俩起早贪晚,不辞辛苦。装车、卸货、拉车、挖地沟、拼装家具…
…不管多苦多累的活,只要能赚到钱就干。李永和每天清晨5时多就开
始工作,晚8时才收工。为了省钱,中午李永和只买几个馒头夹上咸菜
填肚子。装一车沙子一个人只能挣3元钱,体弱多病的庞业英和男人一
样干起了这样的重体力活。 一天晚上,母亲又将慧涵的行装--一个简单的包裹收拾了一遍。
慧涵看见妈妈微肿的脚,心里酸酸的。她知道,这是前些天母亲在装沙
子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坚强的母亲没有哼一声,而是忍着疼痛,又找
了一份串羊肉串的活。慧涵劝母亲休息,可是庞业英却轻描淡写地说:
“不痛不痒的,没啥要紧。”庞业英知道,串一个小时的羊肉串就给1
元钱,尽管是杯水车薪,但是每多挣1元钱,就离女儿的大学梦近一步
。 晴天是干活的好日子,遇到阴雨天,夫妇俩就非常着急。因为这样
的天气不能外出干活。慧涵心里却特别高兴,因为只有这样的天气,父
母才能停下不知疲倦的双手休息一会儿。 18岁,正是女孩子爱穿爱打扮的年纪,可是慧涵却非常懂事,从
没有向父母要钱买新衣服。她总是穿着校服和亲属送的旧衣服。有没有
漂亮衣服,她并不在乎,只要能顺利走进清华大学读书,就是她最大的
奢望。 今天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慧涵最感激的是她的父母和刘明澈老师,
他们为她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无私的关爱,她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
理。有几位学习美术的同学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李慧涵在假期放弃了
个人的休息时间,义务当起了他们的“小老师”,天天下午给这几位同
学补习艺术设计知识。这几位同学过意不去,要给她钱,慧涵不收。因
为她知道他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好,再困难也不能要他们的钱。这些年来
,许多好心人给了慧涵无私的帮助,她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回报社会。 慧涵是个自强不息的孩子,她聪明、善良、随和、热心,让人敬佩
,也让人心疼。贫穷让她吃了太多的苦,也培养了她山一样的品格。从
慧涵的故事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未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多么贫穷
,只要她的这份精神不息,明天的她一定是个强者。而在这个时刻,我
们能做的就是稍稍拉她一把,给她起飞的风,助她展翅高飞。 图为 炎炎烈日下,父母为女儿的学费劳 作。
|